在4月3日中國臺灣花蓮地區(qū)強震之后,臺積電聲明指出,關鍵設備EUV“安全無虞”,在地震10小時后產能就恢復到了七成或八成,然而地震及余震仍然對部分生產設施產生影響。供應鏈指出,此次地震致使生產中斷以及造成損失約為6200萬美元,其中,雖然EUV沒有損壞,但工廠的橫梁、柱子、墻壁和管道在地震中遭到損壞。
臺積電并未對此置評。該公司在5日發(fā)出的最新聲明中表示,除了位于震幅較大地區(qū)的部分生產線需要較長的時間調整、校正以回復自動化生產外,感謝公司同仁及供應商伙伴的共同努力,臺灣晶圓廠內的設備已大致復原。臺積電還表示,全年業(yè)績展望以美元計仍將維持一月法說會的水平,全年營收預計增長低至中段二十位數百分比。
據熟悉該公司情況的人士表示,臺積電位于臺南量產N3制程的晶圓廠,和位于新竹的另一家晶圓廠,在地震時受到了相關的損害;在臺南量產N3制程的晶圓廠的部分出現橫梁斷裂,色譜管損壞、研發(fā)實驗室墻壁破裂的情況,而新竹晶圓廠則有晶圓受損、管道破裂的情況。盡管如此,最重要的機器,包括EUV等并沒有傳出損壞的消息。
雖然如今先進的現代晶圓廠可能承受住了地震,且受到的嚴重損害相對較小。但重要的是,有許多支持配套業(yè)務和運營可能面臨更嚴重的破壞。因為晶圓廠還是需要持續(xù)可靠的電力以及精煉空氣、水和化學品來保持平穩(wěn)生產運作。目前,在臺積電產能已經大致恢復的情況之下,相應的供應與支援應該也維持在正常水平。
TrendForce集邦咨詢指出,由于本次地震大多晶圓代工廠都位屬在震度四級的區(qū)域,加上中國臺灣地區(qū)的半導體工廠多以高規(guī)格興建,內部的減震措施都是世界頂尖水平,多半可以減震1至2級。以本次的震度來看,幾乎都是停機檢查后,迅速復工進行,縱使有因為緊急停機或地震損壞爐管,導致在線晶圓破片或是毀損報廢,但由于目前成熟制程廠區(qū)產能利用率平均皆在50~80%,故損失大多可以在復工后迅速將產能補齊,產能損耗算是影響輕微。(校對/武守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