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內半導體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半導體封測行業(yè)的技術壁壘偏低和國際限制較少,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也最小。
不過,作為行業(yè)發(fā)展成熟度遠高于晶圓制造環(huán)節(jié)的封裝測試環(huán)節(jié),封裝設備與測試設備的國產化率卻遠低于晶圓制造設備的國產化率。
在前道晶圓設備方面,國內已經誕生了北方華創(chuàng)、中微公司、盛美上海、華海清科、拓荊科技、芯源微、萬業(yè)企業(yè)等眾多知名品牌;在測試設備方面,也有長川科技、華海清科、金海通、聯(lián)動科技、矽電股份等知名品牌廠商,但在封裝設備方面,卻鮮有本土知名品牌出現(xiàn)。
國產化率低于前道,下游廠商依賴進口設備
由于前道制程設備占據(jù)了八成以上的半導體設備市場份額,因此,無論資本市場還是創(chuàng)業(yè)者都更加關注前道制程設備。
根據(jù)SEMI對全球半導體封裝設備市場的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前道制程設備、后道制程設備及其他設備占半導體設備整體市場份額分別為81%、15%及4%,而在后道制程設備中,測試設備和封裝設備占半導體設備整體市場份額分別為9%和6%。
因此,封裝設備雖然屬于核心半導體設備,但整體市場規(guī)模相對較小。根據(jù)SEMI預測,受終端需求疲軟影響,封裝設備銷售額2023年將下降20.5%,至46億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經過十多年來的布局,國內前道制程設備領域市場格局已經基本形成,誕生了北方華創(chuàng)、中微公司、盛美上海、拓荊科技、華海清科、芯源微等大型企業(yè),初創(chuàng)企業(yè)和小型前道設備廠商的機會并不大。
同時,國內前道設備的國產率已經達到了較高水平。從招投標情況來看,2023年1-4月,長江存儲、華力集成、華力微電子等11家國內主流晶圓廠累計共開標100臺工藝設備。其中,源自中國大陸廠家制造的設備共計42臺,占比達42.0%。
相對而言,全球半導體封裝設備市場一直被日系和歐系廠商牢牢占據(jù),包括固晶機、劃片機/檢測設備、引線焊接設備、塑封/切筋成型設備等核心封裝設備領域的知名企業(yè)仍為ASMPT、BESI、KS、Kaijo、Shinkawa、Canon、TOWA、YAMADA、KS等,本土廠商主要集中在對性能要求不高的LED領域,部分廠商逐步向分立器件領域延伸,但在IC封裝市場的國產化率僅5%左右。
作為下游封測廠商,氣派科技在投資者調研活動中坦言,目前,封裝前段的設備國產率不高,晶圓減薄設備、晶圓切割設備均為進口,裝片設備已采用小部分設備試用,鍵合設備均為進口,后段的設備國產率要高一些,塑封、打印、測試設備均有國產設備。
盡管目前國內廠商進口封測設備尚未受到管制,但依賴進口設備的風險仍需警惕。若國際貿易摩擦持續(xù)升級,美國、日本等進一步加大對半導體設備的出口管制力度和范圍,進口封測設備受限也并非不可能。
在此情況下,頎中科技、匯成股份、華宇電子等封測廠商都曾在招股書中披露了進口設備依賴的風險。華宇電子表示,公司現(xiàn)有機器設備以進口設備為主,主要供應商包括東京精密、DISCO、KS、ASM等國際知名設備廠商。公司進口設備主要應用于晶圓減薄、切割、鍵合等生產工序,對于公司的生產經營至關重要。
設備國產化戰(zhàn)略啟動,上市公司紛紛布局
當然,封裝設備國產化率低也意味著該領域的市場機會極大。雖然國內封裝設備行業(yè)起步較晚,相對進口設備的成熟度和技術難度都稍顯不足,客戶對國內設備廠商的信任感也較弱,但近年來國內封測廠商的態(tài)度已經改變,愿意給予國產設備試錯機會。
華天科技曾明確表示,公司已將推動材料和設備國產化替代作為一項戰(zhàn)略來推進,積極配合國內材料和設備企業(yè),共同推動國產材料和設備在公司的驗證和采購工作。
業(yè)內人士也稱,國產設備企業(yè)配合度高,交期短,相對前些年,目前封測客戶對國產設備的態(tài)度也更加友好。
同時,半導體封測行業(yè)當前正在由傳統(tǒng)封測向先進封測技術過渡,作為最受半導體業(yè)界關注的技術之一,先進封裝也成了全球半導體廠商的重點布局方向。近年來,國內外企業(yè)紛紛加碼先進封裝項目,對先進封裝設備的需求量更是高速增長。
不過,以FlipChip(倒裝芯片)、RDL(重布線層)、TSV(硅通孔)、Bump(凸點)等為代表的先進封裝技術和裝備目前還是嚴重依賴進口。
元禾璞華執(zhí)行董事陳瑜在2023年集微峰會上表示,在行業(yè)低迷以及美日荷聯(lián)合打壓的背景下,半導體上游供應鏈的設備零部件、材料、Chiplet生態(tài)圈形成過程中的設計公司、IP公司、先進封裝設備、測試機等均是較好的投資賽道。
集微咨詢(JWInsights)咨詢總監(jiān)陳躍楠也指出,先進封裝正在驅動封測設備進行創(chuàng)新,國內封裝設備有望借此良機實現(xiàn)彎道超車。
在國產替代和先進封裝的市場機遇帶動下,據(jù)集微網不完全統(tǒng)計,已經有超15家A股上市公司加碼或跨界布局封裝設備市場,包括耐科裝備、中科飛測、聯(lián)得裝備、大族激光、深科達、北方華創(chuàng)、盛美股份、芯源微、快克智能、凱格精機、勁拓股份、文一科技、新益昌、博杰股份、光力科技等。目前這一趨勢還在繼續(xù),越來越多上市公司布局發(fā)力半導體封裝設備。
此外,伴隨著資本的青睞,封裝設備領域涌現(xiàn)出大量初創(chuàng)企業(yè),包括和研科技、世禹精密、勝達克、標譜半導體、華越半導體、艾科瑞思在內,已經在市場取得突破的半導體封裝設備廠商也紛紛開啟上市輔導,以尋求更大發(fā)展。
當前,設備國產化的趨勢銳不可當,在眾多廠商的參與下,封裝設備國產化進程正在加速,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會有越來越多的國產封裝設備出現(xiàn)在芯片封裝生產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