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光電信息學院李波課題組在面向極紫外光刻光源的短脈沖CO2激光高效放大領域取得重要進展。該團隊的研究論文“Optimization of efficiency of short-pulsed fast flow CO2laser amplifier with dual-band and multispectral lines”在國際知名光學期刊《Optics Express》上發(fā)表。碩士生游聰為第一作者,華中科技大學光學與電子信息學院為論文第一完成單位。
13.5nm極紫外光源是新一代極紫外光刻機的關鍵核心部件,基于高功率、高重頻、短脈沖CO2激光驅動的等離子體極紫外光源是目前唯一的商用方案,使用軸快流CO2激光放大器作為主放大器的主振蕩功率放大結構是其核心技術之一。然而短脈沖相對于振蕩器和長脈沖來說,對于增益的提取效率大幅降低,因此需要采用更多級的放大器和注入更高的電能才能達到更高EUV光功率所需的CO2激光功率,隨之帶來的是結構復雜龐大、耗電量高、熱負荷大、運行成本高等缺點。
團隊使用雙波段和多譜線技術,基于六溫度模型和隨機旋轉弛豫模型,優(yōu)化了短脈沖CO2激光在軸快流CO2激光放大器中的放大效率,成功證明了與單線10P(20)放大相比,10.6μm與9.6μm雙波段雙線15ns脈沖的提取效率提高了約70%,強于10.6μm單波段四線放大。此外,該研究不僅可以為短脈沖CO2激光在軸快流CO2激光放大器中的高效放大提供理論支撐,還可以優(yōu)化放大器參數,以獲得更高的放大輸出能量。
圖1雙波段放大能級結構圖
圖2不同脈寬下多線對比單線提取效率的柱狀圖
圖3(a)雙波段多譜線與單波段多譜線放大提取效率隨脈寬的變化;
(b)不同脈寬下,雙波段雙線與單波段雙線分別與單線放大提取效率對比
論文鏈接:https://doi.org/10.1364/OE.539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