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陳寶亮)隨著全國各地對疫情嚴陣以待,各種防疫物資開始迅速進入短缺狀態(tài)。
1月26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聯(lián)防聯(lián)控工作新聞發(fā)布會,工業(yè)和信息化部副部長王江平在回答記者提問時介紹,因為正值春節(jié)放假時期,防控物資供需矛盾非常突出。疫情發(fā)生后,工信部已經采取多項復產、物資調控等措施強化防控物資保障工作。
近日,湖北省曾向國家請求緊急支援,調撥醫(yī)用口罩4000萬個、防護服500萬套、紅外測溫儀5000套。據(jù)工信部統(tǒng)計,目前已收到武漢方面四大類共計20多個品種的四批物資需求清單,大部分物資供應已能滿足需求。
不過,隨著全國30多個省份緊急啟動公共衛(wèi)生事件一級響應,物資短缺已成為全國各地都在頭疼的問題。而這其中,防疫火線上緊缺的測溫儀則是與集成電路產業(yè)息息相關。
測溫儀緊缺
據(jù)集微網調查,包括紅外溫度計、熱像體溫測試系統(tǒng)、測溫安檢門等所有類型的測溫儀器已全部處于短缺狀態(tài)。
“紅外溫度計,是需求量最大的產品,我們這邊2月份的訂單比平時增加了接近3倍?!睙钣畴娮蛹夹g有限公司創(chuàng)始人徐德輝向集微網介紹,“平時的訂單量大概是100多萬顆芯片,現(xiàn)在2月份的訂單已經接近400萬。”
燁映電子是國內第一家掌握紅外體溫計傳感器核心芯片技術的企業(yè),產品被廣泛應用于國產耳溫計、額溫計等紅外體溫計,客戶包括國內排行前十的倍爾康、魚躍醫(yī)療等企業(yè)。
“目前我們在國內有三個代工廠,春節(jié)放假是最主要的產能障礙,代工廠、原材料廠的重啟供應都有很大困難,我們現(xiàn)在已經想盡一切辦法保障產能?!?徐德輝博士告訴記者,公司共有3個封裝代工廠,目前已經重啟了位于重慶的中國電科重慶聲光電航偉公司的生產工作。工廠許多員工在本月18-19日已陸續(xù)返鄉(xiāng)過年,但接到任務后,中國電科重慶聲光電航偉公司發(fā)揮央企使命擔當,積極配合,很多員工都已回到崗位加班,目前重慶生產線已在全力生產中。
徐德輝介紹:“紅外體溫計的國產供應鏈體系已經十分成熟,如果是3月份,完成物資保障任務不會太難?!毙斓螺x分析指出,“我們現(xiàn)在極限產能是500萬,如果防疫物資需求進一步增長,可能需要政府出面協(xié)調解決生產設備、封裝產線的供應,才能在短期內再次擴充產能。”
上游的MEMS晶圓廠已經進入擴產節(jié)奏。國內MEMS先進工藝的龍頭企業(yè)深迪半導體人士向記者介紹:“目前,深迪擁有代工廠+封測的完整產線,覆蓋了傳感器、非制冷紅外焦平面探測器、熱電堆等測溫儀所需的全部產品,月產能達到200萬顆芯片。”深迪下游客戶仍有部分富余產品可供防疫物資供應,“但隨著疫情發(fā)展,需求可能會超過我們產能,我們現(xiàn)在要準備擴產。”通過代工廠、封測廠一體調控,深迪可以在一個月內大幅提高產能。
值得一提的是,在SARS期間,國內尚無體溫傳感器芯片企業(yè),而國外芯片供應優(yōu)先級中,中國企業(yè)排在歐美日臺之后,當時國內雖有部分紅外體溫計企業(yè),但受限于芯片供應無法生產,中國只能從海外進口了20多萬只紅外體溫計。
而今,國內已經具備完整的產業(yè)鏈,國產紅外體溫計的市場占比已接近20%。這次的物資短缺,國產紅外溫度計的廠家迅速進行產能保障,一方面支援了防疫工作,另一方面也可能加速國產替代進程,大幅提高紅外體溫計的國產化率。
熱像儀的產能風險
相比于迅速擴產的紅外體溫計,熱像體溫測試系統(tǒng)(紅外熱像儀)通過一封來自武漢華中數(shù)控的求助信吸引了更多業(yè)內人士的關注。
華中數(shù)控稱,目前正在緊急生產“紅外熱成像智能體溫檢測系統(tǒng)”,但前期備料不足,大量物料需要進口,而從海外調貨時間上無法滿足需求,華中數(shù)控向業(yè)內企業(yè)求助現(xiàn)貨庫存。華控數(shù)控所需的物料清單中包括FPGA、Flash、MOSFET、傳感器、ADC等進口芯片。
事實上,紅外熱像儀是國內剛剛興起的市場。知情人士透露:“紅外熱像儀在全球市場也不過只有160萬臺左右,由于其核心芯片要用到真空封裝等技術,產品成本極高,以軍用、工業(yè)市場為主,具體到測溫市場,全球一年也就只有40萬臺,還以歐美為主。”
武漢高德紅外是國內最大的紅外熱像儀廠商,財報顯示,高德紅外2018年生產紅外熱像儀約1.5萬臺,平均月產1300臺,平均每臺產品收入約400萬,產品以軍用市場為主。
“監(jiān)控所需的紅外熱像儀相對低一些,普遍需要10萬到30萬,近兩年國內增長較快,但也并非主流需求?!睒I(yè)內人士介紹,“所以這些產品基本是有多少訂單就備多少貨,生產多少產品,幾乎不可能在短期內迅速擴產。”而且,由于產品量級在1000臺以下,所需芯片也以百顆為單位,相比于以十萬、百萬為出貨單位的芯片市場,從正常供貨渠道直接調貨難度極大。不過,經過工信部電子司協(xié)調,矽昌通信、深圳華秋電子等公司從庫存中拼湊出華中數(shù)控所需的元器件,大部分短缺元器件已寄給華中數(shù)控。
但僅靠八方支援的緊急措施,并不能緩解熱像儀的短缺。多家企業(yè)向集微網表示熱像儀供應嚴重不足,本地熱像儀企業(yè)被當?shù)卣蟆皟?yōu)先保障本省供應”,但是大量客戶已經“上門要求供貨,我們忙得焦頭爛額”。此外,少數(shù)能供應核心器件的芯片企業(yè)被“省級政府直接給公司負責人打電話,要求優(yōu)先保障當?shù)乜蛻舻钠骷薄?/p>
從湖北省的求助聲明來看,其所需紅外熱像儀超過6000臺,但省內月產能僅有1200臺,需要向全國求助5000臺。如果按照湖北的配比計算,全國2-3月份可能需要新增10萬到14萬臺熱像儀,達到2019年全球產能的30%,遠超國內全部產能上限。
“但現(xiàn)在沒有企業(yè)敢直接擴充產能,因為這些需求很可能是非常規(guī)的,疫情結束之后,市場就馬上滑坡?!币晃粯I(yè)內人士介紹,“一旦現(xiàn)在擴產,疫情之后,擴產的生產線都會閑置,擴產成本太高,對企業(yè)來說風險太大?!?/p>
目前來看,雖然在人流密集地區(qū)部署熱像儀存在很大的必要性,但大部分地區(qū)并未將這一產品作為基礎設施配備。這也就意味著,防疫工作結束后,熱像儀市場會迅速消退。這一風險的存在,很可能會導致紅外熱像儀在整個防疫工作持續(xù)期內的供應短缺。
目前,工信部正在推動建立國家防控物資的臨時儲備制度,如果能通過政府儲備的形式降低企業(yè)風險,或許能緩解熱像儀的供應短缺。(校對/范蓉)